鱼不需要睡觉吗为什么晚上钓鱼也上钩
鱼会睡觉吗?答案是肯定的,所有的动物都需要睡觉,只不过,在自然界中像人类这样能够一觉睡到自然醒的动物实在是太多了,原因也很简单,它们没有绝对安全的环境和充足的食物保障。
对于鱼来说,它们每天也都要睡觉,只不过,它们一天睡眠的时长不同,时间也不固定,所以我们夜钓同样也能钓到鱼。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鱼如何睡觉?以及夜钓为何会有鱼上钩?
鱼怎么睡觉?在我们的印象中,睡觉最基本的一个动作就是闭眼,但是鱼无论什么时候都是睁着眼睛的,所以许多人会认为鱼一生都不会睡觉。但其实,睡觉不一定要闭眼,尤其是对鱼来说,它们甚至无法闭上眼睛。
这是因为想要闭眼,眼睑要自然下落,但是鱼没有眼睑这个器官,所以自然就只能一生都睁着眼睛了。
虽然睁着眼睛,但是鱼每天也是需要睡觉的,关于鱼的睡眠研究,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当时科学家们是通过观察鱼的异常行为,比如几乎停止游动、有物体从身旁经过也没有反应等等。
到了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研团队利用一个可以获取鱼全身图像的荧光显微镜对斑马鱼进行了详细的观察,这个显微镜能够细微的观察到鱼的肌肉活动、大脑活动以及心率情况,结果发现斑马鱼一天中约有2个小时是在睡眠状态下的,在这个状态下,除了游动几乎停止和对外界事物的察觉能力降低外,它们还出现了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的状态。
既然提到了两个睡眠的专业词,我们就简单地解释一下,睡眠分为慢波睡眠和快播睡眠两个时相,这两个时相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睡眠期,而且这两个时相是会相互转化的。
人在睡觉时,首先进入的就是慢波睡眠状态,只不过慢波睡眠也分为四个睡眠期,由浅到深,在这个时期,脑电波是高振幅、低频率的慢波。
而快波睡眠是慢波睡眠后的一个时相,也称快速动眼期,在这个阶段人最容易做梦,而且醒来后还容易记住一部分,其主要的表现是就是眼球的明显运动。
不过,鱼类在快波睡眠时不会表现出动眼,事实上,它们的眼睛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发生什么变化,只不过它们的脑电波同样表现出了与人类快波睡眠时的高振福、低频率的快波。所以,即使鱼也是要睡觉的。
鱼要睡觉,为何夜钓还有许多鱼上钩?夜钓与白天钓鱼其实是差不多的,甚至在夜里钓鱼,由于周围环境更加的安静,更有利于鱼上钩。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因素决定了夜钓鱼会上钩:
01鱼的睡眠
鱼虽然也要睡觉,但是它们一天平均只睡2个小时左右,而且这两个小时还是分数个时段穿插在一天的24个小时之内的,简单的说就是鱼睡一会就会醒。既然这样,我们在白天和夜晚钓鱼的差异就不大了,它们同样有很长一段时间是醒着的。
02鱼的觅食主要不是靠眼睛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这个说法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一方面太清澈的水中,藻类、微生物较少,很难满足鱼类生存的需求,一方面是太清楚的水有利于鱼观察到岸边的情况,一旦发现了人,它们就会遁入深水中。
鱼虽然是有一定的视觉能力的,但是它们寻找食物靠的主要还是嗅觉系统,这就是为何我们把鱼饵投入到浑浊的水中和在夜里,依然能够钓到鱼的原因。
鱼的嗅觉系统非常的发达,如果你抱起一条鱼看一下鱼头,你会看到它有四个鼻孔,而且这四个鼻孔两两相连,这并不是它的呼吸工具,而是它的嗅觉系统。在鱼类游动时,水会从一个孔进,一个孔出,在这个过程中,水会流经鱼鼻腔内部的嗅囊,嗅囊会准确地分析水中的信息素。
当我们放上鱼饵时,鱼饵的信息素混入水中就会被鱼发现,而且它们能够准确的识别到释放信息素的物体在什么位置,随着不断的靠近,信息素越来越多,最终它们就能找到鱼饵的位置了。
03鱼的竞争压力
在一片水域中,生活着许多种类的鱼,而这些不同种类的鱼又有庞大的数量。但是,这些鱼类基本上都是杂食性动物(能吃得都吃),所以,它们生活在同一片水域中,竞争压力是很大的。
一旦有食物的味道被发现,所有附近的鱼都会被吸引,一场竞争大战就拉开了。在我们钓鱼时,起初会有小鱼闹窝,但是钓一会后,随着大鱼聚集,小鱼也就少了,这就是在竞争中,大鱼获得了有利的位置。
正是因为竞争(还包括食物链的关系,也就是大鱼吃小鱼),所以鱼的睡眠时间才变得分散,这样一旦有食物,它们就能第一时间吃到了,同样的一旦有危险,它们也能第一时间的逃离,这就是竞争导致的生存机制。
总结鱼是要睡觉的,只不过它们的睡眠时间是分散在一天之中的,所以对于我们来说,白天钓鱼和晚上钓鱼都能有收获,而且鱼在觅食时靠的不止是视觉,最重要的还是嗅觉,所以即使漆黑的夜里、浑浊的水中,它们依然能准确的找到鱼饵的位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