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看这些宝贝背后的师生故事
编者按:月到中秋偏皎洁,圆月常驻佳节,而今年八月十五的圆月遇上教师节,实属难得。今天,我们去看看在师大老师们珍藏的物件里,藏着什么样的师生情?让我们一起探寻故事里的爱和初心。
黄岳杰:人文学院教授
桌上的这些相框里装着我与流霞剧社每一届学生的合照。明年我就要退休了,再看看这些照片,我就感到伤感而喜悦。伤感的是我终于要和这里做一个告别,喜悦的是照片带给我美好的回忆。
我一直认为教育不仅要传递知识,还要传递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去爱,如何去感受世界的美好,特别是文学和艺术只有得到人们发自内心的理解,才算实现了价值。所以我把舞台当做了课堂的延续,从文一路校区餐厅后空旷的食堂、简陋的音乐系排练厅,到下沙校区座剧场再到仓前主校区的叔同大剧场……校园戏剧一做就是几十年。每年我们举办毕业大戏,前排的嘉宾席永远留给回来看戏的毕业学生,看着他们,我就觉得自己做的一切很有意义,他们就是我的一生,就是在人生舞台上陪我共同演出的人。
我现在在地铁里都听不得《闪亮的日子》,这首歌每每让我想起自己和学生们在一起度过的那段时光,闪亮的日子,闪亮的回忆.....
不过,让我也很欣慰,照片里很多学生也把在杭师大的戏剧经验带到自己任教的校园里,我希望“校园戏剧之光”能够一直照耀下去。
叶林:经亨颐教育学院教授
在我的办公桌上躺着一条不同寻常的小鳄鱼,这是我的“神器”。我经常拿着这个咬人鳄鱼的玩具,在课堂提问环节谁被咬住了谁就来回答问题,每次都惹得课堂笑声一片。
小鳄鱼是学生丁宁送我的。因为我在上课时说过:“课上不爱回答问题很正常,一般大家会认为是因为学生没想法,其实只是需要一个合适的机会。”小鳄鱼正为大家提供了这样的机会,也成为每一届同学美好的记忆,他们纷纷告诉我,“按小鳄鱼时被一种久违的热烈感包围了,有一个瞬间想永远停留在这堂课上,打动我的是一种集体的默契感”“很好地缓解了没人举手的尴尬场面,很轻松很愉快很可爱”……后来,同学们看我的咬人鳄鱼有点“老”了,担心它咬不动了,又送给我一个新玩具“小鲨鱼”,还开玩笑说:“这是小鳄鱼的新伙伴”。
现在,不仅我在用小鳄鱼,学生们毕业后也纷纷把小鳄鱼带入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课堂,还衍生出了新的“神器”。我想,变的是“神器”,不变的是我们育人的初心。
周勇:体育学院副教授
这是六年前10位即将毕业的学生在离校前找到我,来到当时经常训练的下沙体育中心拍摄的照片。
每一年培养的一级篮球裁判员学生毕业的时候,他们都会穿上篮球裁判服,拉着我拍这样一张特殊的“毕业照”,这一拍就是二十年。到今年,我已经任教38年了,篮球是我一辈子热爱的事业。自年学院开始系统组织培养篮球裁判员开始,我便将一腔热血倾注在这项事业里。开班授课、组织实践、选拔考核……让这群立志做一名优秀裁判员的孩子们得到最专业的培养。
要想成为一级裁判员是非常困难的,要通过重重考核。20年来,我们培养了近位一级篮球裁判员,其中有3人还成为了国家级篮球裁判员。干净利落的动作、稳健的步伐、清脆的哨声........他们执裁的身影出现在校园体育文化节上,出现在校内外群众体育的篮球场,更出现在了CBA、CUBA、省运会等专业赛场上。
现在,杭师大已是我省篮球裁判人才培养基地。这群有篮球裁判梦的孩子们,我竭力帮助他们朝着梦想前进,为社会培养更专业的篮球裁判人才,让更多的人去感受篮球的魅力。哨声不止,永不停歇。
由吉春: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我的实验室里,有一块多孔膜样品。虽然从实验结果上说这是一个失败品,但也正是这个“失败品”,让我带着学生找到了“新大陆”。
这块多孔膜是学生赵佳琴的实验所得,因为膜的通量稳定性欠缺,她一直想从中寻找失败的原因,但总是不得章法,这让她十分苦恼。当她把苦恼和我交流后,我和同事们认真研究了她的实验结果,发现这种“多孔膜虽然通量不稳定,但是相容性好。于是我们建议赵佳琴,不一定要追求完美,得到通量稳定的多孔膜,说不定这种不完美的多孔膜也有价值,能够在别的领域也能发挥光热呢。我和学生们一起频繁地查阅文献、分析研讨,发现这种多孔膜不仅相容性好,而且可形变、可固定、可回复以及扩散通道短,在生物医用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在我们的共同合作下,现在该膜已经通过系统性评估,证明其可用于成份血分离、外泌体纯化等领域。
从此,“不完美”的多孔膜故事成了我给同学们上课必说的一个故事。教学相长,同学们的实验启发了我们科研的新方向;我们的指导也让同学们学会从不同思维模式中寻找灵感。
张晶:护理学院副教授
从没想过,会以这种方式收到来自爱丁堡的问候,特别感动。这是年收到的来自爱丁堡交换生寄来的明信片。当时我和护理学院第一批交换生一起,远赴爱丁堡大学求学。她们和爱丁堡大学学生进行为期3个月的交换求学,而我则是去读博士。双方交换生各自回国后,我们的学生感觉收获很多,爱丁堡大学的同学也觉得中国的护理教学让他们受益匪浅,所以学生在明信片中写道“能到您的母校读书,特别幸运和感恩!”
学校非常支持护理教育国际化,积极搭建平台、促成合作,学院与爱丁堡大学、博伊西大学签订了合作协定,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和学生交换项目。我们越来越多的护理学生提升了国际交流能力,在国际护理会议上发表学术文章。
走出去的同时,学院也积极开展“引进来”的办学。年,学院开始招收国际留学生,他们对我们的中医护理、产科护理、急危重症护理特别感兴趣。年,我们又有了国际学生的硕士培养。毕业后的留学生回到当地,成为当地的护士,为当地的医疗水平改善贡献力量,把优质的中国护理带到全世界。
江崖美术学院教授
这是我办公室的空花瓶改造的鱼缸,学生李琰纯买来了沉木与水草,还有几条斑马鱼和金丝白云,洗净原有的白色细石,将水草粘在沉木上,再去学校的水渠中捞一块长着青苔的石头和几尾灵活的小虾,再放入小鱼,原本寂静的空瓶便变得生机盎然。
鱼缸是我们工作室的焦点。同学们喜欢在画画之余站在鱼缸前,或投食,或戏逗鱼儿,他们觉得这是最放松的时刻,并戏称为“摸鱼”时刻。
由于斑马鱼和白云金丝需要每天投食,水温保持在5℃-25℃间。为了保证小鱼的安全,寒暑假期间我把鱼缸带回家细心照料,开学后再带到工作室由学生照看。鱼缸不仅仅只是一个物件,更成为了连接师生情谊的纽带。
故事未完待续
官微持续征稿中…
原标题:《一起来看!这些“宝贝”背后的师生故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