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洋生物医药出发
11月23日下午,临港新片区海洋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型平台正式揭牌,并入驻国家海洋科技园区。当日,上海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王宏舟出席并致辞。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二级巡视员陈宏凯向平台的第二批专家颁发聘书。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科处副处长陆瑜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创新中药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姚广涛共同为海洋中药大健康产业研发基地(上海中医药大学共建)揭牌。
上海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王宏舟致辞
临港新片区海洋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型平台正式揭牌
据悉,临港新片区海洋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型平台,主要依托上海海洋大学“双一流”的学科、人才、科研等优势,充分发挥临港新片区开放最前沿和改革试验田作用,加强产教深度融合,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构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生态。
“学界”+“业界”的深度融合
临港新片区海洋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型平台将以高校、科研院所、医院、企业等单位在学科、人才、科研方面的优势,利用上海海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创新资源整合、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产业集聚和区域协同的能力,发挥大学全资运营公司成熟的“事业化管理+企业化运作+产业化服务”的管理特色,加强“学界”+“业界”产教深度融合,积极构建海洋生物医药产品创新生态圈,打造新片区开放最前沿的改革试验田,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提升全球创新策源服务。
通过平台的“市场导向,多元参与,优化布局,协同联动”,还将培养一批高层次生物医药行业研发、创新技术人才,培育一批“专业化、职业化和市场化”为特征的具有技术、法律、财务、知识产权、投融资等复合型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队伍,支撑海洋大学的学科建设。
据上海水大技术转移有限公司总经理、平台负责人吴炯华介绍,运营初期,平台将围绕海洋生物医药各细分领域,聚焦基因编辑、河豚毒素、细胞治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前沿生物领域,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产业标准制定、产业创新应用示范等工作,不断推动产医深度融合,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深入实施“共性技术研发-成果孵化转化”行动,推动临港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化发展。
目前拟引进孵化项目共4项,基因编辑方面拟引进孵化项为基因编辑与药物筛选一站式平台(模式生物斑马鱼生物医药筛选评价体系),合成生物学方面拟引进孵化项目为河豚鱼毒素等,细胞治疗方面拟引进孵化项目为围绕海洋动植物功能多糖、多肽等设计并构建新型纳米靶向载体材料、基于纤溶抑制作用和上皮组织变化研发抗牙龈出血新型口腔护理产品的研究等,干细胞方面拟引进孵化项目为以细胞技术为核心的药物研发与应用。
向海洋生物医药出发
做好“海”字头的大文章
作为百年老校,上海海洋大学一直致力于从海洋出发,以海洋生物为研究对象,向海洋“要药”。吴文惠团队从多株海洋微生物中筛选发现了作用机制独特且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成药性优良的溶栓先导化合物。陈良标团队专注于鱼类抗冻蛋白,鲍宝龙团队一直专注于河豚毒素等的研究。祖尧团队致力于模式生物-斑马鱼生物医药筛选的研究。上海海洋大学还与葡萄牙海洋与大气研究所有长期合作关系,在两国海洋生物领域有深入的沟通与交流。
上海海洋大学将发挥在海洋生物、深渊科学等特色领域的科研实力、学术地位及行业影响,利用国家大学科技园、专业孵化器、投融资机构等平台专业孵化培育优势,孵化和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特色海洋生物医药企业,形成有创新、有特色、可复制推广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企业孵化的新模式,打造具有学科特色的协同创新服务新模式。通过企业孵化、投融资等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海大通讯社
编辑丨郑城赵祎晨
责任编辑丨陈潘毅石诗美
原标题:《向海洋生物医药出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