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新知今日有哪些科技话题澎湃在线
1
我国亚轨道重复使用运载器飞行演示验证项目首飞取得圆满成功
7月16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研制的亚轨道重复使用演示验证项目运载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起飞,按照设定程序完成飞行后,平稳水平着陆于阿拉善右旗机场,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发展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航天运输技术是我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亚轨道重复使用运载器可作为升力式火箭动力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的子级,是航天航空技术的高度融合体。该项目的圆满成功,为我国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航天运输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实现领域创新发展和自主可控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央视新闻客户端
2
福建农林大学破译茶小绿叶蝉基因组
▲茶小绿叶蝉成虫受访者提供
茶小绿叶蝉又叫作小贯小绿叶蝉,茶树受其病害严重时导致茶芽枯死脱落,茶树冠顶部呈火烧状,而被称为“叶蝉烧”。由于其可迅速适应不同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使种群快速定殖扩张,并具有强大的抗药性而让人束手无策。如今,这种茶园最难防控、最主要之一的害虫,有望找到绿色防控的新途径。
7月15日从福建农林大学获悉,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和中国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近日同时上线了该校尤民生教授科研团队完成的首个染色体级别的茶小绿叶蝉参考基因组。该团队在此基因组基础上,揭示了茶小绿叶蝉对不同茶树品种、不同生境条件的适应性机制以及体内抗药性的产生机理。
——《科技日报》
3
荧光变色技术“看清”细胞分化发育轨迹
从原始胚层到成为组织器官,细胞是怎么分化和发育的?我国科研人员运用单细胞标记和示踪技术,构建了斑马鱼原始前肠内胚层的全细胞命运图谱,进一步揭示细胞从原始胚层到组织器官发育成熟的“来龙去脉”。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期由《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在线发表。
“在多细胞生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一个前体细胞最终可以产生一种或多种类型的成熟功能细胞。”论文通讯作者、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罗凌飞介绍,明确原始胚层中每一个前体细胞产生的所有子代细胞类型及其发育路径和轨迹,是发育生物学的基本问题和长期以来的研究目标。
——新华网
4
成功产卵36枚!珍稀玉龙尾凤蝶实现人工繁育
▲破茧羽化成蝶
7月16日从丽江玉龙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获悉,经过近5年的野外跟踪观察和人工促进繁育,研究人员于去年5月在玉龙雪山三岔河流域捕到的1只玉龙三尾凤蝶成功产卵36枚,孵化出25只毛毛虫,有9只结茧成蛹,3只羽化成蝶,这标志着我国珍稀濒危物种——玉龙尾凤蝶人工繁育获得成功。
玉龙尾凤蝶是凤蝶科典型的高山珍稀类群物种,全球仅4种,我国分布3种,是我国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它栖息在云南省丽江市、迪庆州和四川省凉山州海拔米至米的中山针阔混交林区。因其野外生存数量稀少,极难被人发现。
——《科技日报》
5
新研究:耐热性新冠疫苗配方对变异毒株有效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日前在美国《传染病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说,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具有耐热性的新冠疫苗配方,并且可有效对抗新冠变异毒株。
来自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和印度科学研究所等的研究人员,联合设计出一种耐热的三聚体化新冠病毒受体结合域衍生物。动物实验显示,这种新疫苗配方在实验鼠体内引发了强烈的免疫反应,可保护它们免受新冠病毒感染,且该配方诱导的抗体还能中和德尔塔和阿尔法等4种变异毒株。
——新华网
6
首张描述人类小脑发育分子图创建
▲科学家创建第一个描述人类小脑发育的分子图。来源:MedicalPress网站截图
据日前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上的论文,美国西雅图儿童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首次详细描述了小脑发育的空间和细胞类型,旨在更好地了解人类小脑的发育。小脑是人类后脑的主要结构,对于实现几种运动功能以及认知、情绪调节和语言处理至关重要。然而,与大脑皮层相比,人们对这一结构的研究仍然相对较少,对其随时间的发育过程也知之甚少。
研究人员金伯利·奥尔丁格博士等人使用了由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的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该技术可以分类和追踪组织样本中不同类型的细胞。利用这项技术和激光捕获技术来实现空间上定义的祖细胞区域的显微解剖,该团队能专门捕获所有发育中的小脑细胞类型的转录组,包括发育中的人类小脑中存在的非常罕见的细胞。
——《科技日报》
原标题:《科学新知|今日有哪些科技话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5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