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又一重大突破科学家培育出无刺鱼,吃

鱼类是一种有较高营养价值的肉类来源。鱼肉蛋白质含量丰富,而且脂肪含量很少,适合减肥人士作为重要的蛋白质获取来源。不过吃鱼却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鱼刺比较难挑。挑鱼刺太费时间,这让很多人选择购买那些鱼刺很少的鱼类。

科学家通过去除鱼刺基因培育出了无刺鱼,吃鱼不吐刺或将成为现实

不过几种常见的鱼类,仍是鱼类消费市场的主要品种。淡水鱼鱼刺多,这是一个普遍的常识。

虽然只是几种淡水鱼类鱼刺较多,但吃的人多了,也就形成了见到淡水鱼,就认为鱼刺较多的观念。吃鱼难挑刺的问题,随着科学家培育出了无刺鱼或许将得到解决。

华中农业大学高泽霞教授的团队,确定了淡水鱼肌间刺的有关基因。通过去掉有刺鱼跟鱼刺有关的基因,培育出了鱼刺很少的无刺鱼。

要培育出真正的无骨鱼,难度比较大。鱼类的脊椎如果去掉的话,那么鱼也会成为软体动物。

淡水鱼长肌间刺的原因

科研人员去掉的鱼刺,主要是肌间刺,这是一种生长在鱼类的肌肉之间的小刺。为了找到控制肌间刺表达的基因,科研人员花了9年时间,从上万个基因中找到了近50个基因。

这些基因可能跟鱼刺相关,在对挑选出的这些基因进行逐一排除验证后,才确定了跟鱼刺相关的主效基因。通过在斑马鱼上做基因表达试验,耗费了7年时间,才验证出所寻找的鱼刺基因。去除鱼刺基因后的鱼,状态保持正常。

经过几代繁殖后,无刺的性状得到了稳定遗传。科研人员在草鱼和鲫鱼几种鱼上做了实验,都获得了相应的无刺品种。去除了小刺的淡水鱼,生活习性多少会发生变化。关于淡水鱼小刺的作用,科学家猜测跟支撑肌肉有关。

肉质越疏松的鱼类,小刺也越多。除了支撑肌肉,小刺还有传导肌肉力量的作用。有小刺的鱼类,一般肌肉不够发达,借助肌间刺传导可以加快游动速度。这些鱼类如果去掉了肌间刺,那么游动速度就慢了,在自然界自然生存能力下降了不少。

但人工养殖的淡水鱼,并不存在食物不足的问题,所以无刺鱼更适合人工养殖。海水中的鱼多没有肌间刺,很多鱼的肉质更加有弹性。如果养殖的淡水鱼都换成了无刺品种,那么鱼类市场将受到更多人的欢迎。

可能吃起来没有有刺品种那么好,养殖方法也需要做出改变,但这就跟市场版本的西红柿一样。相比传统的西红柿品种更硬了,口感味道也不及传统的西红柿品种,但是却更耐存储,保存和运输更加方便。

无刺鱼批量人工养殖面临的问题

目前培育出来的无刺鱼是第一代杂合体,实际用于人工养殖的无刺鱼,需要再培育几代。批量养殖还需要等到几年之后,无刺鱼是否会被消费者接受,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无刺鱼多少算是转基因产物,人们对于转基因食品存在一定的质疑。

虽说转基因食品是未来发展的主流,但在缺少足够的时间检验之前,消费者自然不会那么快就接受转基因食品。市场上也不是没有无刺鱼可选,之所以有刺的几种鱼类更好卖,可能也是因为消费者更看重鱼肉的味道。

成本也是无刺鱼批量养殖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养殖成本太高,养殖户就不会那么容易接受了。一种新的食品要成为普遍接受的产物,需要等到一定的时候。消费者都普遍接受了,新食品的成本显著降低了,才有足够的优势成为主流商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713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