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开始太空养鱼啦我们的神舟飞船为什
问:在太空中养鱼一共分为哪几步?
答:第一步,把航天员送上太空;第二步,航天员进入空间站;第三步,把鱼放出来。
当听见神舟十八号此次任务有在太空中培育鱼和植物的时候,网友们就开始不淡定了。
发表评论说,这下可以光明正大的在太空摸鱼啦!
随着神十八的升空,这第一步,我们已经走出去了。
这次的太空出差三人组,都是清一色的80后,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我们神舟队伍中年轻人的比例越来越高。
那么,为什么在航天这样一个高风险、高要求的行业中,敢于启用年轻人呢?
年轻的神舟队伍在20世纪90年代,神舟项目刚刚起步之时,以钱学森先生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航天人,虽然功勋卓著,但已年届七十。
而0岁以上的专业人才寥寥无几,0岁以下的年轻力量更是屈指可数。
为了缓解这一困境,航天部门开始大力提拔和培养有潜力的年轻人才。
在某些关键项目中,甚至明确要求5岁以下的年轻人必须占据总人数的10%至15%。
进入新世纪之后,情况就好多了,设计人才方面。神舟五号的时候,主要的航天专家平均年龄是50多岁;
到了神舟六号,就变成了40多岁。
特别是那些年轻的航天技术人员,他们占了很大的比例。
神舟七号和神舟八号的时候,研制团队里的年轻人就更多了,平均年龄都只有三十多岁。
航天员更是从选拔开始,就朝着年轻化发展。
我国第一位登上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上天时是8岁。
此次神十八的航天员则更加。指令长叶光富,生于年,身为第二批航天员的他,执行过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已累积了深厚的飞行经验。
李聪和李广苏作为第三批航天员,分别出生于年和年,均属于“80后”年轻一代,此次也是他们首次执行飞行任务。
专家预测,未来我们或许很快就能见到“90后”航天员的身影,并期待在不久的将来,第三批航天员中能够出现更多的指令长。
几十年的积累,我们航天事业已经建立起一套完备的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
通过严格的选拔标准和系统的培训流程,年轻的航天员们不仅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完全能够胜任各种复杂且艰巨的航天任务。
最新消息,第四批航天员的选拔工作已经完成,他们即将加入航天大家庭,未来或许还将有机会参与月球探测。
第四批航天员有机会登月吗?我国现役航天员队伍共包括三批合计4人。
其中,首批航天员共有9人,第二批航天员,共7人,新生代的第三批航天员则多达18人。
此次神十八的航天员,正是第二批和第三批的成员。第三批上天后,第四批航天员的选拔工作也已接近尾声,预计将有12至14名航天员加入队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是首次在港澳地区选拔载荷专家。
经过严格选拔的年轻预备航天员们,将与现役航天员并肩作战,未来还有可能加入载人登月计划。
我们要在年前实现载人登月。
现在,长征十号火箭、梦舟飞船、揽月着陆器和登月服都已经完成了设计,开始生产样品并做试验。
飞船和着陆器的力热试验也即将完成,火箭的发动机也在地上试车。
登月任务比空间站任务难多了,对航天员的技能要求特别高。
航天员们要特别熟悉怎么操作梦舟飞船和揽月着陆器,不仅会正常飞行,还得会处理紧急情况。
在月球表面,他们需要熟练完成进出舱作业,并在只有地球1/6重力的环境下进行负重行走。
此外,航天员还需掌握月球车的远距离驾驶技巧,以便在广阔的月面上高效移动。
同时,进行月面钻探、采样和科学考察等复杂任务,也是他们必备的技能。
可以预见,第四期航天员的训练内容将更加丰富,而年轻的航天员们所要面对的挑战也更大。
当前,神十八已经上天,大家除了关心航天员外,神十八在太空中所要执行的任务,也引发了大家的好奇,特别是听说要在太空中养鱼的时候,一众网友开始不淡定了。
太空养鱼相关专家介绍,神十八航天员乘组驻留太空站期间,将按计划开展90余项试(实)验。
在众多科学实验中,神十八航天员将实施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该项目以斑马鱼、金鱼藻为研究对象。
斑马鱼作为一种常见的实验动物,具有生长快、繁殖力强等优点,是生物学研究的理想模型。
金鱼藻则是一种水生植物,能够在水中进行光合作用,为生态系统提供氧气。
在太空环境下,这两种生物将如何相互作用,共同构建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是本次实验的重点研究内容。
此外,航天员还将实施国际上首次植物茎尖干细胞功能在轨研究。
这项研究,让我们有望开发出更适合太空种植的植物品种。
通过这些科学实验我们将进一步拓展人类对太空环境的认识,为以后的太空探索与利用积累宝贵的经验。
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登上太空,他们将以自己的方式,接过前辈们探索太空、拓展人类生存空间的重任。
我们期待着年轻航天队伍在未来的航天征程中,创造更多的辉煌与奇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9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