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备受比尔盖茨赞许的华裔工科女,原来是
辛迪·吴(CindyWu)是一名科学家,也是众筹平台Experiment的联合创始人。但她成为创业者有点偶然。
“我从来没想过要开公司。到现在都不是很感兴趣,不论是公司的创办还是运营。”26岁的她说道。
几年前,她还是一名获奖研究员,因为太年轻,且没有博士学位,她没能获得5,美元的科研经费;后来,她在三分钟的推介中为自己革命性的初创企业筹到了万美元,得到了比尔·盖茨的赞许,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她的科研也实现了极大的飞跃。
年仅19岁的辛迪·吴就加入了华盛顿大学一个了不起的科研团队,他们开发了一种酶,让人体免疫系统把炭疽杆菌作为危险细菌识别出来。到了22岁,她的下一个目标是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实现同样的效果。
但她面临一个关键障碍——她需要5美元的经费,用来筹备实验物资。
她和当时的教授讨论这个问题,教授跟她说:“你拿不到的,因为你才22岁,又没有博士学位,而且申请的资金连25,美元都不到。”科研和实验经费的申请是出了名的困难、低效,这是她第一次切身体会。
辛迪·吴不小心遇到了一个不可能凭一己之力解决的大问题,然而在尝试帮助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她成了一名创业者。她和后来的共同创始人丹尼·栾(DennyLuan)决定,建立一个众筹平台,服务于那些被大笔科研经费弃之不顾的小型科研项目。
她解释说:“科学的美妙之处在于,对于哪些实验会取得最有价值的进展,你在早期阶段是分辨不出来的。可以说,我喜欢那些只需要一点点资金就能够产生很大效果的实验。有影响力的科研并不一定费钱。我想很多人都忘了这一点。”
两人自学编程,开发了一个网站,但即便是这样一个网站,最后也需要资金才能启动。他们试图从西雅图的投资者那里筹钱,但没有成功,于是,辛迪·吴决定走另一条路,报名硅谷的精英创业社群YCombinator(简称YC)。年,经过短短10分钟的面谈,她就被YC录取,进入为期三个月的冬季训练营。
在YC创始人社群的扶持和智慧熏陶下,Experiment(原名Microryza)诞生了。在演示日,也就是创始人向硅谷精英投资人推介自己公司的日子,辛迪·吴凭借三分钟的推介,筹集了万美元的资金,还引起了知名癌症研究员、同为YC旗下创始人的伊丽莎白·艾奥恩斯(ElizabethIorns)的注意,并且得到了比尔·盖茨的赞许。
截至目前,Experiment已经帮助项实验筹集到了逾万美元的经费,涉及医学、神经科学、生物学等众多领域。现年26岁的辛迪·吴一边管理Experiment,一边参与实地调研工作。
记者有幸通过电子邮件采访到了辛迪·吴,她介绍了她在YCombinator期间学到的宝贵经验、在发展Experiment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以及她科学社群该如何改善的看法。
Experiment推文:我们和杰森·施恩还有新泽西州博物馆一起,在大角盆地挖了一周的恐龙化石。
辛迪·吴表示,对于科学这个历来由男性主导的领域,她最初的兴趣来源于人类学家珍·古道尔(JaneGoodall)的影响;
后来则是因为她在大学实验室里的工作:“我一直都对动物感兴趣。记得上幼儿园的时候,一到课间休息,我就到处找虫子和叶子下面的毛毛虫卵。10岁的时候,老师让我们读一本自传,然后写读后感。
我知道我想从事跟动物有关的工作,但不知道在现实世界中,这意味着什么。那时只有一本珍·古道尔的传记,所以有好一阵子,我都想成为珍·古道尔那样的人。
“但直到在华盛顿大学读大一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可以做一个真正的科学家。那时,我在一个研究结核病的斑马鱼实验室工作。我按小时拿工资,要干的事情就是喂鱼和培养卤虫。但实验室环境让我见识了科学的潜力。”
从YC学到的宝贵经验
我们问她,在YCombinator学到了哪些宝贵的经验。她说:
“我的笔记本电脑里有一篇笔记,我每天都要看一看。其中有一些肯定是在YCombinator学到的,但我不确定是哪些。顺序不分先后,但前两条比后面的五条来得重要。
1、不要死。
2、挣的要比花的多。
1、相信自己。
2、要坚持。
3、建立一个卓越的团队。
4、不要把公司看得比自己更重要。
5、增长增长再增长。
虽然是搞科研出身,她还是把这家初创企业的业务经营得像模像样。她说,科学家的头脑其实很适合经商。
“我觉得应该没有哪个创始人会觉得运营一家初创公司没什么难的。我认为,相对于商科学位来说,科学背景倒是个优势,尤其在业务经营方面。这听起来有悖常理,但科学家很擅长形成假设,然后用数据检验这些假设。要取得商业成功,这项技能必不可少。除此之外,我能想到的成功要素就只能靠运气了。”
离开YC之后的生活
辛迪·吴还介绍了加入YCombinator社群的最大福利之一:
“没有加入YCombinator社群的人很少会意识到,三个月培训期结束后,YCombinator并不是就和你一刀两断了。作为创始人,只要你还在经营公司,你就一直有机会接触合作伙伴。许多合作伙伴也会变成你的朋友。我现在还是经常和几个YCombinator伙伴见面,讨论我们遇到的新难题。”
“YCombinator的创始人网络也是非常强大的。每次团队遇到问题,我和丹尼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我们最先利用的资源往往就是YCombinator的创始人名单。通常不出几分钟,你就能得到回应。我还发现,那些现在也在经营企业的创始人,就是我最好的导师。”
公司和个人层面的挑战
作为一个小众众筹平台,在增长过程中,Experiment也会面临自己的挑战。但辛迪·吴解释说,投资这样一家公司就意味着投资于这群人。
“最大的挑战是人的挑战。我认为,我们的团队是最宝贵的财富。如果你建立起一支卓越的团队,那这个团队自己就会找到增长之道。其次是社群。作为一家公司,我们与科学家合作、也为科学家服务。我们服务于科学界,永远做最有利于科学家的事。”
她分析了每个企业家、每位初创企业创始人有朝一日都会面对的挑战:
“如果说过去四年教会我一件事,那就是一切都在变。在初创企业,变化来得很快。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创始人的成长要比公司的需求增长更快一些。作为创始人,你必须具有前瞻性,并且始终领先一步。如果你所创建的是前无古人的东西,这个挑战不可谓不大。”
科学与创业领域的女性
谈到科学与创业领域的女性,众所周知,在机遇和平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辛迪·吴谈到了她的亲身体验,以及对于科学社群,她想要改变的一个方面:
“对大众而言,资源永远是不够的。而且,机会的分配从来都不是公平的。我可能有点过于理想化、过于乐观,但我相信,我们可以建立这样一个世界,在其中,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科学家,任何想要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都可以获得同样的资源。
“我每天都目睹科学界对女性的偏见。不过,我也目睹了科学界对男性的偏见。很多事情都得改变。我们可以鼓励变革,但归根结底,还是要科学界自觉寻求改变。
“如果我有一根魔杖,可以用它改变一件事,那我会开放所有的研究论文、成果和协议。如果我们阻止人们获取人类已经掌握的知识,那就无法前进。”
应对创业压力
辛迪·吴说,作为一个年轻的女性创业者,需要拥有坚强、奋发、富有激情、能够解决问题的那种积极心态:
“刚开始创办Experiment的时候,我经常感觉到压力。现在,我很少紧张或担忧。每天醒来,我都知道,今天会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天。没有多少人能这么说。我相信一切都有解决的办法。每天醒来,我都会向团队和社群投入我最大的努力。只要我这样做,我最终会找到已知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采访的最后,我们问她,想创造并留下什么样的财富,她回答得很坦率,而且透露出她对未来科学不折不扣的激情:
“我从来没想过要开公司。到现在都不是很感兴趣——不论是公司的创办还是运营。我很想创造这样一个世界,让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科学家,但光凭我、丹尼和我们团队的力量,还不足以做到这一点。
“眼下的科学界正在发生一场运动,很快,所有的科学都会民主化。你有两个选择:要么加入,要么落伍。我选择加入。我们正在尽一切努力,让它尽快成为现实。”
造就:致力于发现最有创造力的思想
造就小编号:zaojiu7
更多内容,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