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哪儿听故事看小鱼养细菌,南医大

程序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ommoo.com/news/20211008/115941.html

今天是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的年全国“实验室开放日”。

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专业的部分同学和40名江宁区科学园小学小学生走进了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实验室,学习有趣的科普知识。

不好好洗手?一个手指头有10万个细菌!

在细胞生物学系实验室,孩子们正排队用显微镜看培养盒中的细菌。显微镜下,线条状的细菌密密麻麻得分布着,还在微微扭动。“手上居然有这么多细菌?”“你看他手上细菌比我这个还多。”通过显微镜下的观察,小学生们最直观地看到了自己身体上的微生物。

这些密密麻麻挤在一起的细菌,仅来自一根手指头。南医大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系高威教授介绍,研究人员需要提前一天培养,具体做法是把手指在培养板上轻轻按压,密封保存放入培养箱中静置一夜。

“一点点、圆的是球菌,这是杆菌,都是人体常见的细菌。”高威教授告诉小朋友,一般来说,人体每平方厘米有10万个微生物。大部分细菌对人体是有益的,当然也有一些致病细菌。

“当然,手清洁后细菌数会发生变化。”实验室有两种培养盒,一种是手指用酒精棉球擦拭后,按压培养板;另一种没用酒精擦拭。培养后,前者肉眼完全看不到细菌。“这说明好好洗手,保持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为生者权,为逝者言

“为生者权,为逝者言。就是我们的工作。”法医学系的冀强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小故事。“22年前被遗弃的镇江女生周江雯,被一对美国夫妇收养,在耶鲁大学读书。她想回来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

周江雯的血样寄到南京医科大学司法鉴定所,专家连夜进行检验,8小时就发布了鉴定报告,他们的亲子关系得到了遗传学角度的确认。

“每一个案件背后,都是一个故事。”

“怎样确定水里打捞上来的无名浮尸的死因和落水地点?死者体内的硅藻可以帮助我们。”陈峰老师介绍,硅藻多态性高,随着纬度、季节不同,会有不同的形态。于是,他们给长江流域南京段的50多种硅藻做了“登记注册”。

“我们还和南医大口腔医学院合作,把陈旧颅骨上的面部组织还原,在电脑上模拟出死者生前的样子。供刑侦部门参考。”

“面对尸体,你们不害怕吗?”有同学问。

老师回答:“只要想到,我们是在替他们说话、伸冤,就不会怕了。”

斑马鱼、小老鼠都在为人类健康做贡献

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实验室,孩子们见到一种“实验鱼”——斑马鱼。

长度只有2—3厘米的小鱼,全身布满深蓝色条纹。“小鱼也能用来用实验?”有孩子好奇地问。临床医学专业研三黄梦圆同学解答,斑马鱼用于医学实验有许多天然优势。

斑马鱼通常能活5年,算是鱼中长寿者。且和人类基因有高度同源性,包括癌症在内,约种人类疾病能出现在斑马鱼身上。

“这盒斑马鱼的部分心肌被切除了,斑马鱼的心肌再生能力很强,我们观察哪种基因能帮助其心肌再生。”此外,斑马鱼的胚胎呈透明状,生物学家很容易观察到药物对其体内器官的影响。

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实验室,彭凯同学展示“小鼠主动脉剥离”手术。主要是为了观察基因敲除的小鼠和正常小鼠在高脂饮食下,血管上脂肪斑块的对比情况。

朱浩然同学演示的是利用“脑立体定位仪”进行“小鼠下丘脑弓状核立体定位注射实验”。“把药物或者病毒以每秒3纳升微量注射到下丘脑之后,观察它的行为学和生理学变化,例如摄入食物情况等。”

朱浩然也安慰大家,给小鼠做手术,会小心为它们麻醉,减轻小鼠的痛苦。

“它为什么一直在摇啊?”“这个是做什么用的呀?”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同学们还看到了细菌摇床、深低温冰箱、水浴锅、离心机等仪器设备。并观摩了细胞和组织的荧光3D图像展示‘’观察ND和HFD小鼠各组织器官的HE染色、小鼠条件位置偏爱实验等。

据悉,全国联动“实验室开放日”活动是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的品牌科普项目之一,已举办多年,也收获了诸多好评。通过这一活动,让公众零距离接触科研的神秘世界,激发大家对科研的兴趣,增加公众与科研学者的联系,提高人们对生命科学研究的认知度。

文字/蔡蕴琦沈佳伟蔡心轶田天

摄影/泱波余萍孙静吴敏

编辑/蔡心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