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鱼类变性现象,你知道雌雄互化吗
我们知道,生物的性别是由基因决定的,在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时就已经确定了。
然而,海洋里的某些鱼类在特定的条件下竟然会发生神奇的自然变性现象,这不由得让人们啧啧称奇。
有一种红鲷鱼,总是由一条雄鱼带着一群雌鱼游动,这条雄鱼自然是这个群体中的首领。如果这条雄鱼死了,那么在剩下的雌鱼中,身体最强壮的那条很快就会变成一条雄鱼,充当鱼群的新任首领。如果这条变了性的红鲷鱼死了,以上规则就会再次重复。
红鲷鱼有人特意做了这样一个试验:把一群雄红鲷鱼与一群雌红鲷鱼分别置于两个玻璃缸中,使它们能互相看到对方,在这种情况下,雌鱼群不会发生变性现象;如果将两个玻璃缸用木板隔开,使它们看不到对方,那么,用不了多久,雌鱼群中很快就会有一条雌鱼变为雄鱼。
海洋中还有一种脸上长着白色条纹的小丑鱼,它的变性现象恰好与红鲷鱼相反。
小丑鱼的鱼群通常具有等级制度,它们的首领往往是雌鱼。如果首领死亡,它“手下”具有最高统治地位的雄鱼就变成雌鱼,并取代“前女王”的地位。
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域生活着一种海葵鱼,它们与海葵共生。跟每个海葵共同生活的海葵鱼中,只有两条是雌性的,其余的都是雄性幼海葵鱼。但是,只要有一条成年雌海葵鱼死亡或离开,幼海葵鱼中最大的那条雄性个体就会变成雌性,以取代原来那条雌鱼的地位。
海葵鱼鳝鱼从受精卵孵化成幼鳝,一直到长成成年鳝鱼,一般都是雌性。但当它们产卵之后,就会由雌性变为雄性。
更为奇特的是,生活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和巴西沿海的蓝条石斑鱼,一天中可以多次变性。
有一种金鳍锯鳃石鲈鱼,刚从卵中孵化出来时,全都是雌鱼,可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一部分雌鱼会发生变性,成为拥有各种颜色的雄鱼。
鱼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有趣的变性现象呢?
一般来说,能够发生变性的动物,体内既有雄性生殖器官,又有雌性生殖器官。
通常状况下,动物的性别只有一种能表现出来。但在某种特定情况下,被抑制的另一个器官会被激发出来,鱼儿会显示出另一种性别。
根据研究,发生变性的鱼类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雌性先出现,即第一次性成熟时,鱼儿的生殖系统是雌性的卵巢,受到刺激后,转变为雄性的精巢,这种情况称为“首雌特征”;另一种则是性成熟时为雄性,鱼儿具有精巢组织,然后再转变为雌性,这种情况称为“首雄特征”。
蓝条石斑鱼那么,这些鱼类为什么要变性呢??变性对它们个体或者整个族群来说,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
有的学者认为,这是鱼类为了最大限度地繁殖后代而进化出的功能。
还有人说,这是鱼类偶然受到异性刺激后发生的变异。但这些说法都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
也有的科学家认为,缺氧会造成鱼类变性。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海洋中的斑马鱼在缺氧环境下生存天后,雄鱼在鱼群中的比例会达到75%,而在普通含氧环境下雄鱼比例只有60%。他们认为,是缺氧造成了斑马鱼发生了基因改变,进而改变了其体内决定性别的激素产量,最终使斑马鱼体内的睾丸激素水平高涨。
至今,鱼类变性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681.html